《长津湖》里面有这么一句话这一仗我们不打,下一代就得打蓝城官厅湖桃李春风
扫描到手机,新闻随时看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章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但几乎所有的列强和小国,都觉得中国的抗日战争不是靠实力赢得的,中国付出3400万人的伤亡,才击毙日军44万人,他们很不服气。
被击败的日本人更不服气,投降仪式上的冈村宁次,比受降的何应钦还要趾高气扬。
他们真正服气,是抗美援朝,尤其是上甘岭和国庆档热播的长津湖之战。
抗美援朝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,因为条件极度恶劣,非常不成熟。
1950年的中国刚建国,百废待兴,局面也很不稳定。西南还有云贵川黔的百万土匪和流亡 国军,南边的常凯申是真刀实枪的在搞反攻大陆的军事和间谍行动。
中国经济的中心上海,一大堆民国时的金融大鳄和黑帮大佬,在和我军搞银元大战、棉纱大战、煤炭大战,其他各地蠢蠢欲动的满清遗老和炮党余孽,就更不知道有多少了。
这时出去打仗,必须奔着打赢去,因为打输了,后果会相当严重。然而那会,中美实力悬殊的让人绝望。1950年的中国钢产量只有60万吨,而美国是8700万吨,中国石油产量只有20万吨,而美国是2.7亿吨。中国一辆汽车都造不出来,而美帝一年能造10万架飞机,3万辆坦克,一个礼拜就能下水一艘航母。
但志愿军为什么非打不可呢?
因为朝鲜半岛是中国地缘战略的重要节点。
朝鲜半岛陆地上和东北直接勾连,隔海又遥望黄渤海,朝鲜一破,东北平原将无险可守,一马平川的华北黄淮和京畿政治中心也会直面兵峰,一旦有失,敌人就直接饮马长江,我们将不得不在极端劣势下应战。
如果没有当年在朝鲜让对方止步三八线,今天的80后和90后将面临什么样的国土安全?
那代人如果不打好立国之战,后面的人再想立住得多么困难?
所以《长津湖》电影里,教员说,我很不想打这一仗,但如果我们这代人不打这仗,下一代人就得打仗。打得一拳开,免得百拳来。
声明: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,除焦点官方账号外,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焦点立场。